牙周病其實是一個統稱名詞。事實上它是指一群發生在牙齒周圍組織的疾病。根據多項數據資料顯示:我國成年人牙周病的罹患率高達九成,而牙周病更是三十五歲以上成年人牙齒脫落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們必須對牙周病有完全且正確的了解,如此我們才能遠離牙周病的侵蝕,並進而擁有一口健康的牙齒。
健康完整的牙周組織(Healthy periodontiun.):完整的牙周組織是指牙冠以外,覆蓋在牙根上的牙骨質、牙周韌帶、齒槽骨及最外層的牙齦,健康的牙齦質地結實,呈現粉紅色的外觀。牙齦內有許多強韌的纖維組織緊緊地將牙齒覆蓋住,並可防止外來細菌的侵害,而牙齒周圍組織的主要功能有:
▶ 支持牙齒
▶ 幫助咀嚼
▶ 幫助口腔受力的分散
▶ 讓牙齒懸浮其中並在其受重力時提供緩衝的作用
▶ 提供牙齒感覺的功能並保護之
牙周病的病因主要是牙菌斑 (dental plaque),牙菌斑是因為口腔衛生不良,堆積很多食物殘渣,引起細菌大量的生長,這些細菌再經由唾液中的黏性蛋白質等作用,附著在牙齒表面所形成的薄膜。
牙菌斑若不能適時除去,隨著時間及水中礦物質的累積,慢慢就被鈣化而形成牙結石。然而,研究報告顯示牙結石並不是牙周病的真正元兇;但是,因為牙結石的表面粗糙,會使牙菌斑更容易附著,所以,牙結石可稱得上是牙周病的幫兇。
1) 牙齦炎(Gingivitis):
在牙齦與牙齒交接的地方有形成一道溝槽,稱之為牙齦溝,它的深度大約為0.1~ 0.2公分(1一2公釐)。在這個地方會因為口腔衛生的不良,堆積很多的食物殘渣,引起此處細菌大量的生長,形成所謂的牙菌斑。細菌本身和它所產生的毒素會滲入牙齦內造成發炎反應,使得牙齦的纖維組織鬆散,門戶大開,更增加牙菌斑入侵的機會。牙菌斑如果不除去,會在口中逐漸鈣化變硬,形成牙結石,新的牙菌斑又會很快地在粗糙的牙結石表面上再形成,造成牙齦的發炎,導致刷牙會流血的現象,臨床上可見到牙齦腫脹,顏色變成深紅色,非常容易流血。患者會有口臭的情形。在這一階段的發炎因為仍未侵人齒槽骨內,所以在X光片上沒有發現特別的破壞。
2) 輕度牙周炎(Mild periodontitis):
當牙齦發炎持續性的存在,使得牙齦內的齒槽骨與牙周組織受到破壞時,牙齒與牙齦之間即漸漸分離形成一道裂縫,這種病態的環境,我們稱之為牙周囊袋。一旦形成牙周囊袋,細菌和食物殘渣更容易在這種污穢的環境堆積,牙刷再也下容易到達這麼深的地方將裡面的綑菌清除,因此發炎症狀會向更深層的牙周組織蔓延。當此種炎症促使得牙齒周圍的齒槽骨也遭破壞時便稱之為牙周炎,臨床上,牙齦紅腫發炎的情形會持續表現,另外我們可於牙科X光片上見到牙齒周圍齒槽骨開始被破壞的跡象。
3) 中度牙周炎(Moderate periodontitis):
當牙周韌帶破壞,齒槽骨喪失後,如果不能及時處理,牙周囊袋會隨著骨頭的流失而愈來愈深。臨床上牙齦會持續的發炎,甚至有膿包產生。牙齒會因牙齦的萎縮而使牙根暴露,咀嚼無力,而且經常會對冷熱敏感。X光片上可見牙齒周圍的齒槽骨被破壞而呈不規則的凹陷,牙根大約僅剩一半留在齒槽骨內。
4) 重度牙周炎(Severe periodontitis):
這種程度的牙周炎,齒槽骨已大量流失,牙周組織嚴重的遭受破壞並造成牙齒大幅度的動搖,甚至牙齒的位置產生明顯的移位,牙縫變大,造成發音口齒不清的問題。患者口內常會有不定期的化膿腫大,口臭的味道加劇。最後牙齒遭到拔除或自動脫落。在X光片上可見到牙齒周圍的齒槽骨被破壞僅剩1/4或已全部吸收殆盡。
牙周病要治療成功,並不是單靠醫師,最重要是病人的配合,尤其是口腔衛生,必須要持之以恆,才能維持良好的治療的效果。牙周病治療基本上是”控制”疾病,恢復健康與功能,而無法完全恢復原有之高度,牙周組織有如地基,流失之後就沒有了,我們所能做的,只是穩住現有的地基,讓它不要繼續惡化下去。因此「預防重於治療、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牙周病治療的金科玉律。故病患本身接受牙周病治療要有
1.意願: 需要決心與耐心,來建立正確的口腔衛生習慣。
2.配合: 口腔衛生習慣的養成,治療後之定期維護,均要病人的配合。
3.時間:基本治療一般需來六次,前三~四次需一星期來一次,把牙根表面刮乾淨,其從則是觀察牙周的恢復,及病人的口腔衛生,故基本治療至少約6週,如要手術,術後需再觀查三個月。
若錯過初期的牙周病治療,將會有更艱苦的對抗牙周病戰爭。如果讓牙周病越過了初期的階段,由於此時支持牙齒的骨頭已經遭受侵蝕,治療的時間必然很長,而且需要更長期的追蹤病情,若你無法下定決心與耐心,來配合牙醫師,以維持高標準的口腔衛生時,只有牙醫師獨力處理,牙周病的康復速度會顯得遲滯,甚至讓牙周病在短期內反撲。
牙周病的病因有很多種,大致歸類為以下幾種治療方法,一般牙醫師們會採用其中一種或者更多種來治療牙周病:
▶ 刮除牙結石和口腔衛生預防:
清除牙齒周圍的沈積物和牙結石,可以減少組織腫大、流血、疼痛以及囊袋的深度,並可消除牙齦的紅腫。這種刮除牙結石和口腔衛生的預防是牙齦疾病最基本的治療方法。
▶ 配合:
口腔衛生習慣的養成,治療後之定期維護,均要病人的配合。
▶ 牙根整平和軟組織挖除術:
牙根整平以利於牙周組織的修復。挖除術可以消除嚴重的組織腫大水腫,並減少發炎。
▶ 平衡咬合:
咬合傷害是引起牙周病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須改正咬合關係,若不改正則牙周治療不可能成功。一般引起咬合損傷的原因是牙齒復形物過高,牙齒轉位和發育異常。不過在平衡咬合之前,必須先將牙結石徹底刮除,減少發炎以及移除肉芽組織,以免肉芽組織在囊內形成壓力,促使牙齒位移的可能性。
▶ 牙齒構造的恢復:
所有蛀牙必須治療、填補,以免食物和微生物的貯積來減緩牙周組織的恢復。
▶ 矯正治療和夾板:
矯正治療可以重新建立正確的牙齒相對的關係,並進而減少牙周的發炎。但在矯正治療期間由於矯正裝置容易堆積食物殘渣,故須注意維持口腔的衛生。若組織發炎,齒槽骨流失、牙周囊袋形成促使牙齒不能固定並引起食物包埋,咬合損傷時,則必須使用夾板來固定牙齒,維持牙齒的排列使得咀嚼力量平均,以免傷害牙周組織。
▶ 口腔衛生的指導:
牙醫師教導病人如何實行口腔衛生,這是預防牙周病最重要的方法。
▶ 營養:
營養可影響全身的新陳代謝,組織修復以及體內環境的值定。若缺乏營養則會減少抵抗力而引起感染,同樣地牙周組織會對發炎和破壞的抵抗力降低。因此口腔組織正常的癒合需吸取足夠的營養。
▶ 外科手術及治療:
假如保守的牙周治療還不能消除病理性囊袋時,就須考慮外科治療方法。譬如:牙齦增生過度,就須用外科切除來減少組織的厚度。其他還有牙齦整形術可以修整過薄的牙齦乳頭緣。牙齦切除術可以消除保守治療後殘留的囊袋。骨整形術用於厚的齒槽架和頰側或舌側凹骨。骨切除術用來切除支持的齒槽骨以減少或消除牙周囊袋。骨膜下片狀切除術可使牙醫師移除行有牙根的沈積物、牙結石及彎面不定形的囊袋,也可用無菌自體骨片或同種骨移植來刺激新骨的生成。
經臨床的測量,X光評估,可以了解每顆牙齒其牙周破壞的嚴重度,診斷找出致病的原因,以訂出適合的治療計劃。
經臨床的測量,X光評估,可以了解每顆牙齒其牙周破壞的嚴重度,診斷找出致病的原因,以訂出適合的治療計劃。
第一階段: 基本治療
醫師以器械深入到牙齦發炎的底部,徹底清潔牙齒表面與深部的髒東西,包括牙菌斑、牙結石及已被污染的齒質,並教導口腔衛生如何維護,這樣發炎流血的牙周組織才能緊貼牙根表面,恢復健康。一般牙周病療程可能要花上一個多月的時間,以便觀察牙周組織經清除後牙齦改善的狀況,再評估要不要手術的處理,大多數的牙周病患者經此階段牙周病問題便己有滿意的治療結果
第二階段: 牙周手術
牙周病的治療,不一定需要手術,基本的治療可解決大多數的牙周病,一旦還有問題時再考慮手術,牙周病手術是個小手術,不需要住院,手術後一般只會有輕微的不舒服,不會影響作息。
第三階段: 定期保養,也稱為支持性牙周治療
牙周病的積極治療後。每隔一段時間後便需要做定期回診和保養,才永保牙周健康,另一方面如果有疾病的復發的情形,可早期發現治療。
牙周治療後,會出現下列可能的後遺症:
牙齦會有部份退縮,且可能不會還原,這是因為發炎而腫脹的牙齦經治療消腫後,變得較健康且結實的緣故。
治療過後,由於牙齦退縮,牙根外露,有些牙齒對於冷熱或某些水果會比較敏感,這種情形通常三~四天會改善,少數人可能要一~二個月。
會搖動的牙齒治療後,可能還是會搖,這是因為地基本來就太少的原因,但功能上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每半年定期請牙醫師回診檢查,並作超音波洗牙,對於維持牙齦的健康的確有很大的幫助。但牙周疾病不只侷限於牙齦的問題,牙周骨質之破壞經常是更複雜的情形。此時若沒有伴隨牙周囊袋探測,x光片顯像等專業牙周病檢查診斷,並不容易發現被發現,也因而無法作專業的牙周病治療。一般的超音波洗牙,通常也只能針對牙齦附近的牙菌斑或結石有清潔的效果;對於一定深度以下的牙根附著物之移除,則有其限制。
而刷牙的頻率高低並無法與牙周健康作正確的對應。口腔衛生習慣的質與量需同時兼顧,並搭配正確工具的使用,才能使口腔健康的維護達到最大的效率。
牙周病的進程是屬於慢性病的型式。不像急性症狀如急性牙髓炎,立即的處置可得立即的根治。牙周病治療療程告一段落之後,可將口內的細菌量減至很低的量
雷射在軟組織上的處理經初步的研究顯示具有幫助止血及減少術後疼痛的特點。因而雷射在美容方面的應用已成為當今流行的趨勢。然而雷射在牙周病治療上的應用卻有待商確。
首先,牙周病並非單純的軟組織疾病,它牽涉到很複雜的硬組織的破壞機制。而且別忘了牙周病的主要病因為附著在牙根表面充滿細菌及毒素的牙菌斑及牙結石等沉積物。若用雷射治療牙周病,不但會有去除了發炎的假象,也會產生治標不治本的結果。因為畢竟要將牙根附著物徹底清除才是治療之本。同時要提醒您的是,雷射對應組織如齒槽骨,牙根表面及牙本質,不但沒有清潔整平的效果,還會造成表面熔化,粗糙和碳化等負面效果,會延緩硬組織之癒合。所以可別一味聽信誇大不實的廣告,而造成自身健康的損失。
雷射在軟組織上的處理經初步的研究顯示具有幫助止血及減少術後疼痛的特點。因而雷射在美容方面的應用已成為當今流行的趨勢。然而雷射在牙周病治療上的應用卻有待商確。
首先,牙周病並非單純的軟組織疾病,它牽涉到很複雜的硬組織的破壞機制。而且別忘了牙周病的主要病因為附著在牙根表面充滿細菌及毒素的牙菌斑及牙結石等沉積物。若用雷射治療牙周病,不但會有去除了發炎的假象,也會產生治標不治本的結果。因為畢竟要將牙根附著物徹底清除才是治療之本。同時要提醒您的是,雷射對應組織如齒槽骨,牙根表面及牙本質,不但沒有清潔整平的效果,還會造成表面熔化,粗糙和碳化等負面效果,會延緩硬組織之癒合。所以可別一味聽信誇大不實的廣告,而造成自身健康的損失。
由於牙周病是軟硬組織兼具的疾病,軟組織的病變也許可以靠視診及其他工具幫助診斷,但是牙周病齒槽骨的破壞卻必須由x光片來顯像。
牙周囊袋或搖動度等等的探測都可能低估了牙周硬組織的破壞。更何況其他牙齒病變如齲齒,阻生齒,牙根尖囊腫等等的問題,也是牙周全方位治療不可忽視的訊息。就如同牙科其他x光照射,x光片是絕對具有其不可取代的診斷價值的。而x光照射技術的不斷進步也使的x光照射所需的劑量不斷下降。相較於日常生活所接受的輻射暴露量 (例如日光土壤及大氣的輻射) 是很低的。
舉例來說,全口14~18張根尖及咬翼x光的照射大約等於8天日常生活所受的輻射量,或等同於在日光下暴曬四小時。一張胸部x光的暴露劑量大約可以照500張的牙科x光片。一張環口全景x光片大約只等於三張根尖x光片。而最新型的數位式x光照射,更可將曝露劑量減至十分之一。因而病人可避免對這方面的疑慮。
利用牙周探針作牙周囊袋的探測試牙周診斷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藉此可得知軟硬組織破壞的大部分資訊。由於牙周病治療前牙齦組織的發炎腫脹,在接受囊袋探測時的不適是可期待的,但只要探測技術正確,其不適的程度大致都能被一般病人接受。當您接受治療牙周組織恢復健康後,再作同樣的囊袋探測,相信不舒服的感覺就會消失了。
在治療前,牙周病醫師或專業助理會詳細指導您口腔衛生維護的工具和方法。牙線或牙間刷的使用只要方法得宜,本身並不會造成牙齦萎縮。經過牙周病治療的病人,發現牙齦會有部份退縮的情形,這主要是因為發炎而腫脹的牙齦經治療清潔消腫後,變得較健康且結實的緣故。
牙周病經牙根整平治療過後,由於牙齦退縮,牙根外露,有些牙齒對於冷熱或某些水果會比較敏感,這種情形通常三~四天會改善,少數人可能要一~二個月。在此過渡時期,盡量避免食用會造成牙齒敏感的食物。而牙周病專業含氟,去敏感牙膏,會對此現象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牙周手術視疾病嚴重程度及治療目的之不同而會有術式和範圍上的差異,因而術後不適的程度也會有所不同。手術區域之腫脹是身體的正常反應。
48小時後達至最高峰,通常會持續4至6日後恢復正常。手術後24小時內,於手術區域冰敷可幫助控制腫脹及使感覺舒緩。術後牙齒動搖的情況亦會隨手術區域的復原而逐漸穩固。但術前原本就會搖動的牙齒治療後,可能還是會搖,這是因為地基本來就太少的原因,但功能上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治療告一段落之後,牙周病醫師通常會依原先病況之嚴重程度及口腔衛生維護習慣之良好與否來訂定不同之回診時間。通常會在剛治療完時每三個月請您回診,等狀況都穩定之後,可能就改為每半年或一年回診即可。
▶ 疼 痛
麻藥藥性消失後,可能會有少許疼痛及不適感,請按照醫師指示服用藥物,若三天後仍持續有疼痛的現象,請與醫師聯絡 。
▶ 止 血
治療後,流血的現象會依牙周病情輕、重程度而異;一般滲血均會在一天或數天內完全消失。治療後一天內應盡量避免攝取熱食、泡熱水浴或多次漱口,以防血塊鬆脫,導致滲血時間延長。
▶ 敏 感
牙齒可能會對冷、熱或糖份敏感,此乃正常現象,可能持續幾天到一、兩個月後會漸消失。
▶ 清 潔
傷口的清潔以牙刷輕刷一週左右,以不造成疼痛或流血為原則,前幾天牙間刷之使用應避免接觸到牙齦。
▶ 咀 嚼
治療後,牙齒可能感覺酸、軟,不能咬硬的東西,這種現象也許會持續幾天,請儘量以另一側維持正常的飲食。
▶ 癒 後
治療後,牙齦可能有程度不等的萎縮或牙齒間空隙變大之現象,此乃正常痊癒過程。
▶ 術前應保持良好身體狀況,勿睡眠不足、過勞、感冒、生病、口角炎或口內黏膜感染。如有上述情況,請於24小時前告知,以便及早變更手術日期。
▶ 如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問題,請術前告知手術醫師,並按照醫囑服用藥物。
▶ 手術當天請勿進食過量,食物宜清淡。
▶ 手術當天請保持頭髮清潔、刮除鬍鬚,並請不要使用化妝品。
▶ 手術當日宜有人陪伴,不要開車或操作機械,以免發生危險,術後當天宜在家靜養。
▶ 請咬緊紗布一小時後再自行取出,若繼續出血,可再另外咬溼紗布 (約2英吋×2英吋)一小時,如再滲血且血色鮮濃 請與醫師聯絡,若僅為口水略帶血色並不代表凝血問題,請勿驚慌。
▶ 咬紗布期間,請勿吐口水、說話、吸煙,待麻醉藥劑效用消失後始可進食。切忌過熱、刺激性食物,勿飲酒,避免用舌頭去舐血塊、或吮吸傷口,以免引起更多的出血與疼痛。
▶ 手術後24小時內,在手術區外的臉頰上施以冷敷,可減少腫脹現象;用冰袋每次敷二十分鐘,然後休息十分鐘,反覆進行4~5次。48小時手術區會稍微腫脹為正常情形,請改為熱敷促進血塊吸收與細胞再生;也是每次敷二十分鐘,休息十分鐘,反覆進行4~5次。
▶ 好的、平衡的食物,對組織的痊癒很重要。半軟質的高蛋白食物,最適合於手術後食用;辛辣的、刺激的食物或纖維化及必須用力咀嚼的食物應該避免。不要吸煙、飲用含酒精的飲料、或做吸吮的動作。
▶ 手術後24小時內,絕對避免用力漱口,以免造成傷口流血不止。為了維持手術區的乾淨及舒服,手術24小時後應開始用食鹽水(半茶匙鹽和250cc溫水混合)或指定的漱口水輕輕含漱口數次,正常的口腔清潔必須持續。
▶手術後可以繼續每日正常的工作及運動,但在最初的三天內應避免激烈的運動、游泳、洗三溫暖。
▶ 為避免拔牙後牙齒異位,造成齲齒及牙周病,…等,一個月後需裝置假牙,以恢復美觀與功能。
▶ 疼 痛
麻藥藥性消失後,會有疼痛及不適感,請按照醫師指示服用藥物,除非有藥物過敏情形,切勿自行停藥;手術區有腫脹現象或服藥後仍非常疼痛、不舒服、發高燒的症狀,請儘快和醫師(診所)聯絡。
▶ 止 血
手術後24小時內如果還有滲血(口水混著血絲),屬於正常現象,絕對避免用力漱口,以免造成傷口流血不止;如滲血快速且血色鮮濃 請與醫師聯絡。
▶ 照 顧
手術後24小時內,在手術區外的臉頰上施以冷敷,可減少腫脹現象,就寢時請將頭部墊高助於止血;24~48小時後手術區會稍微腫脹為正常情形,請改為熱敷促進血塊吸收與細胞再生。
▶ 覆 蓋 物
為了保持手術區的舒適及傷口的癒合,白色的手術覆蓋物(surgical dressing)請勿自行移除,並請盡可能在複診前維持不脫落,敷料在當天會逐漸硬化,如有白色的藥物碎片掉落,屬於正常現象,但在手術後三天內整個脫落,請與診所聯絡。
▶ 清 潔
為維持手術區的乾淨及舒服,手術24小時後應開始用生理食鹽水漱口,可一天輕含多次,以維持正常的口腔清潔,但小心不要將白色覆蓋藥物弄掉。
▶ 營 養
好的、平衡的食物,對組織的痊癒很重要。半軟質的高蛋白食物,最適合於手術後食用;辛辣的、刺激的食物或必須用力咀嚼的食物應該避免。手術後第一天以喝溫冷的流質食物為主,應避免過熱的流質食物。絕對不要吸煙及飲用含酒精的飲料或做吸吮的動作。
▶ 作 息
手術後可以繼續每日正常的工作及運動,但在最初的三天內應避免激烈運動、游泳及洗三溫暖。